石雕牌坊的起始階段
廣闊的中華大地不論是南方還是北方,不論是繁華的都市還是偏遠的鄉村,在許多街衢道路、園林名勝、廟宇寺觀、橋梁津渡、陵墓祠堂等地方,人們常常可以看到矗立著一座座形制各異的牌坊。這些牌坊或古樸凝重、莊嚴肅穆,或金碧輝煌、絢麗華美,構成了一幅瑰麗多姿、蔚為壯觀的獨特人文景觀,形成了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牌坊這種中國特有的門洞式建筑,長久以來,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世界其他地方,都被公認為是古老的中華文化的一個象征和標識,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牌坊在我國歷史上究竟始于何時?有一種頗為流行的說法,即“牌坊起于宋而盛于清”盡管牌坊起源于何時目前還無法作出十分確切的結論,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決不是“起于宋”,而只是正式成型于宋。牌坊的起始則要遠遠早于宋代,其淵源最早可以上溯到春秋中葉。牌坊從產生到形制成熟,以至繁榮興旺,由簡單到復雜,由形制單一到多樣,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但是,牌坊不論其結構多么簡單或多么復雜,形制如何單調或者如何花式繁復,而其基本的兩大構成要素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柱子和橫梁。它們之間所不同的只是柱子和橫梁的數量、形式、式樣、精細、高低、長短、花紋、構成材料、附加件、組合方法等等的不同。并無本質上的差別,可以說,牌坊這種門洞式建筑,都是在兩根柱子架一根橫梁這種結構、形制最簡單的原始的門的基礎上演變發展而來的。弄清楚了兩根柱子架一根橫梁的這種結構、形制最簡單的原始門在歷史上是何時產生的,無疑也就找到了牌坊起始的源頭。 石雕三門簡易牌坊 查考歷史文獻,這種由兩根柱子架一根橫梁構成的最簡單原始的門名為“橫門”《漢字.玄成傳》云:“衡門,橫一木于門上,貧者之居也。”《文選.王儉.褚淵碑文》云:“跡屈朱軒,志隆衡館。”呂延濟注:“衡館,衡門也,謂隱逸處,橫木為門也。”在古代,“衡”通“橫”,“衡門”即“橫門”,也即左右兩根柱子上架一根橫木構成的門,這種“衡門”就其結構來講,顯然已具備構成牌坊的基本要素,堪稱為牌坊的原始雛形。目前我們所看到的古代典籍中最早有關于“衡門”的記載的是《詩經》。《詩.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詩經》編成于春秋時代,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葉的作品。我們由此可以推斷出:“衡門”最遲在春秋中葉即已出現,這也就是說,牌坊的原始雛形最遲出現在春秋中葉,這一時期,可稱之為牌坊形成的第一階段即起始階段。 漢白玉五門牌坊石雕。轉載請著名出處,玉海雕塑:http://zhengshijiuy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