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所推崇樸素和稚拙的“道”
老子是我國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試圖建立一個囊括宇宙萬物的理論,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是遵循這樣的規律的,他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人盡皆知,被很多人看做至理名言,他的辯證法為后人所知曉,為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展奠定了基礎,他主張無為而治,在道教中被稱作道教始祖,他的思想被全世界所知曉,我們在很多地方都能見到老子的雕像。老子與后世的莊子并稱老莊。 老子書中用“道”來說明宇宙萬物的演變,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和“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的觀點。強調人們在思想上、行為上應效法“道”的“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他抨擊當時的統治者:“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他提出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所伏”,充滿著辯證唯物思想,是人們經常引用的經典語言。在物質上,他強調“知足”與“寡欲”,進一步在政治上提出“無為而治”的思想,指出人無私心時處理事情就能做到“無為而無不為”,從而使人與人之間各盡其力而不爭名利,和睦相處,共同發展。他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觀點,體現尊重客觀規律、保護自然的思想,這和當今重視環境保護的觀點相當吻合。 為了紀念老子,后人特塑老子雕像,以做敬仰。讓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發展,讓它處于符合道的自然狀態,不橫加干涉,不以有為去影響事物的自然發展進程。 轉載請著名出處,玉海雕塑:http://zhengshijiuye.cn。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道德本性就是自然,出于對自然的推崇,老子也很推崇樸素和稚拙,認為“大智若愚”,贊美嬰兒“含德之厚”,主張大丈夫“處其實,不居其華”。古樸、稚拙做為一種美的形態,在中國古代一直受到人們普遍的贊頌,于此對立的華艷輕浮,歷來為人們所蔑視,這些都是受到了老子思想的影響。老子“有無相生”以及“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的思想,對中國傳統美學及傳統藝術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中國繪畫,中國戲曲一貫強調虛實結合,強調“計白當黑”,強調“空靈”,這些理論源頭,正是老子“有無相生”的理論。老子還提出“味無味”。“味無味”本來是講體道的,因為道無形無味,所以對于道,不能靠感知來認識,只能靠體味才可以覺察。中國古代審美理論很早就認為審美非認識而體驗,這也是受到了老子思想的影響。老子講“滌除玄鑒”,這一理論本來是講觀道的,而審美也必須滌除物欲之心,所以這一理論就為后代美學家所繼承,成為中國美學審美觀照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