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的發展歷程!
早在近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中國人的先祖就發現并開始使用玉石了。專家們一般認為上古時的人們在制作、使用石制工具時發現了玉這種礦物。它比一般石頭更為堅硬,于是人們就用它來加工其他的石制品。它又有與眾不同的色澤和光彩,晶瑩通透,惹人喜愛,于是人們慢慢就用它來做裝飾品。又因玉的數量不是很多而且加工困難,所以只有族里少數頭面人物如族長、祭師才有資格佩帶并使用它,這又使它漸漸演變成禮器、祭器或圖騰。轉載請著名出處,玉海雕塑:http://zhengshijiuye.cn。
正是在這種長期緩慢的進化過程中,玉由原來僅僅是一種特別性質的石頭轉化為代表權力、地位、財富、神權的象征。下面長春雕塑公司小編為您講解!我們如今所看到的史前早期的古玉,大多為玉具如玉刀、玉斧、玉針。其后就出現玉禮器(祭器)如良渚文化的玉琮、三叉型器,也有部分象形的玉器如紅山文化的玉龍、玉豬等,應是作為族群的圖騰而制作的。此一時期的玉器并不完全是由現代意義所指的玉石所制作的,它可以是玉,也可以僅僅是漂亮一點的石頭,如與變質的大理石礦共生的透閃石原礦。及到新石器時代晚期到青銅時代,在中國主流文化區域內已再難見到玉具了,代之而來出現的是大理的玉冥器、玉佩飾,如商代婦好墓出土的玉龍、玉鳳、玉鶴。
而此時已廣泛采用軟玉來制作器物了。歷夏、商、周經秦漢到隋唐,玉器一直是皇公貴族的專在裝飾用品。兩宋時經濟發達,商業繁榮,由于手工業技術進步,玉器加工變得更方便快捷,玩玉賞玉之風大盛。此時出現大理制作精巧、加工細膩、構思奇妙的玉擺飾、玉佩件。明清時玉器制作及玩賞達到頂峰,品種也更為豐富多彩,小到玉慶簪,玉鈕扣,大到整片的玉屏風、玉山子、玉船。
王公貴族家還常用玉石來制作日用具如玉碗、玉杯、玉壺等等。一般來說玉質以白玉(特別是新疆產的羊脂白玉)為上,黃玉次之,青玉再次,雜玉(如南方玉、河北玉)為下。清初時翡翠傳入中原,其動人心魄的碧綠馬上贏得了國人的傾心。用翡翠制成的玉飾件大行其道,成為時人競相追逐的時尚。但在傳統的中國人眼里,翡翠制成的玉飾卻遠遠比不上古玉。
直到今天,如果我們拿起一件翡翠,我們只會去評價它的顏色,它的質地,它的制作。可當我們看見一件古玉,欣賞它的造型、它的沁色、他的質料的時候,心中油然而升的卻會是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究其緣由,就是因為古玉里孕含著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沉淀以及炎黃子孫的民族精神。玉器的起源中國玉器精湛無比,源遠流長,已有近萬年的輝煌歷史。8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興隆洼文化以及7000年前南京河姆渡文化的先民們,在選擇石頭制造工具的過程中,逐漸有意識地把玉這種美石制成裝飾品打扮自己,從而揭開了中國玉石文化的序幕。在距今4000—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的中晚期,遼河流域、黃河上下、長江南北,中國玉石文化的曙光到處閃耀。
此時期以遼河流域紅山文化、太湖流域良渚文化的出土玉器最為引人注目。紅山文化是中國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之一,1935年首次發現于內蒙赤峰紅山而得名,其分布范圍在內蒙東南部、遼寧西部和河北北部、曲陽西部等地,迄今6000年左右。紅山文化玉器數量大、品種多,代表了當時北方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紅山文化的玉器的玉材多為蛇紋石質岫玉,少部分為透閃石軟玉(河磨玉),硬度4—6,呈油脂光澤,有黃綠色或淡黃色。少量的墨玉、青玉、玉髓、瑪瑙和煤玉。
紅山文化玉器以動物和圓形玉器為主,精巧而傳神。這時期的先民不僅對玉材的優劣有選擇,而且追求玉器對稱、靜態感和穩定感,玉器表面打磨平滑有光澤,具有較高的審美觀。紅山文化玉器主要用于祭祀、隨葬、避邪,同時象征權利和寶貴,表現圖騰崇拜和習俗藝術,玉器也蒙上神秘色彩。紅山文化玉器主要分為三類:一為裝飾品類,最具代表的有勾云形玉佩、馬蹄形玉佩、玉環、串飾等;二為寫實的動物類,此類佩玉和藝術品最多,其中有鷹、鴰、燕、蠶、魚、蟬等;三為超現實性具圖騰意義的玉佩類,最具代表的有玉龍、豬首獸、豬龍形獸等。長春雕塑公司小編提示您:總體來說,多數紅山玉器體形一般較小,但采用大塊面塑形手法,造型概括、簡練、質樸。
裝飾紋飾簡潔、疏朗,多為抽象圖案。一般多著重大塊面拋光,僅在眼、口部做精細雕琢。器型多為扁平體,無論單面或多面雕琢均有厚薄變化,常將器物外輪廓琢成莆形鈍刀狀。琢制工藝擅長以磨碾手法制作類似泥刮削效果的溝槽;后期才在隱隱起圖案上加刻陰線紋。玉器的工藝特點是平整、圓滑、細膩。